□李群
1931年9月18日,日本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隨即炮轟東北軍北大營,進而攻擊沈陽城。這是日本軍國主義蓄意制造的、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隨后四個多月時間,128萬平方公里的東三省淪陷,3000多萬東北同胞開始了14年的亡國奴生活。多少人間慘劇,多少家破人亡,山河破碎不堪回首,侵略罪行鐵證如山、罄竹難書,歷史不容忘卻。
在遼寧沈陽的“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前,“殘歷碑”巨大石雕巍然屹立,碑形為翻到1931年9月18日的臺歷。歷史的一頁,如此赫然醒目,印入人心。抗日戰爭喚醒了中國這頭“沉睡的雄獅”,淬礪了中華兒女的愛國主義情懷,全民族的心力開始凝聚、激蕩、升騰,億萬同胞奮勇前行。
我們銘記歷史,是要凝聚精神的力量。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又是一首氣壯山河的史詩。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挺身而出,“誓死不當亡國奴”,在抵抗侵略的過程中升華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抗日戰爭已成歷史,抗戰精神卻并未遠去,這種精神偉力穿越時空,仍是激勵全民族奮進的動力。今天,我們已經開啟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唯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沖破險阻、闖關奪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
我們銘記歷史,是要扛起此刻的責任。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宣泄心中的憤怒,而是讓歷史激勵我們前行??箲鸬南鯚熞呀浕癁榱烁母锏奶剿?。今天,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一個個奇跡般的工程,正在托舉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還將面臨各種風險挑戰、遇到各樣荊棘坎坷,但歷史告訴我們:無論遇到什么風浪,只要萬眾一心向前進,定能踏浪而行、馭浪而勝。歷史也同樣啟示我們:越是艱險越向前,在新征程上奮勇搏擊、迎難而上。
我們銘記歷史,是要召喚未來的太平。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歷史的腳步卻從未停止,唯有銘記歷史,不忘過去,才能讓和平的陽光溫暖每一寸土地,照亮每一顆熱愛和平的心。今天,我們秉持“和合”理念,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一帶一路”走上“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的人間正道。中國大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持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辟了各國交往的新路徑,搭建起國際合作的新框架,也匯集人類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這正是對歷史最好的紀念。
遠離戰爭的烽火,告別亡國滅種的危機,今日之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具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在9月18日這一天,長長的警報,劃過歷史時空,也提醒每一位中國人:屈辱與自豪,都會在歷史的臺階上永遠鐫刻,唯有自強不息,方可告慰先烈;唯有奮發有為,方可不負時代。
踏上新征程,雖不再是血與火,卻也充滿艱與險。銘記歷史,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全體中華兒女激蕩起更昂揚的中國精神,匯聚起更磅礴的中國力量,我們必將抵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