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記者 宋潔婷
近日,蘇州大學實驗學校初二(12)班談同學(化名)的父母滿懷感激地來到學校,將一面錦旗送到孩子的班主任張永祥手中,以此表達對張老師的深深謝意。正是由于張永祥憑借扎實的專業醫學知識以及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態度,及時發現孩子的病因,成功挽救了孩子的生命。而面對這份感激,張永祥謙遜地表示,每一個孩子都承載著一個家庭全部的幸福與希望,他所做的不過是本職工作。
關注學生狀態 察覺細微異常
張永祥不僅擔任班主任一職,還是一名體育老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他始終保持著關注學生狀態的習慣,無論是在教室還是操場,都會時刻留意學生們的神情、行為舉止以及運動表現等方面的變化?;谶@些觀察,他每周會挑選1至2名學生進行更深入的談心交流。
“那天課間,我和談同學交流,了解他的學習和心理狀態。結束后,我輕拍他的后背,幫他整理紅領巾時,突然發現他脖子處皮膚發黑,和周圍同學的正常膚色形成鮮明對比,這一下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張永祥回憶道。由于本科學習體育學,對《運動生理學》等課程有深入學習,憑借積累的工作經驗,張永祥敏銳地感覺到這或許是某種嚴重疾病的征兆。他當即行動,聯系談同學家長,詳細描述情況,并督促他們帶孩子去做檢查。
之后,家長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結果顯示正常,但張永祥老師并未放松對談同學的關注。很快,他發現談同學寫作業時字體從原本的工整變得歪歪扭扭、越來越潦草。張老師特意約了幾位文科老師一起與談同學談心,原本只是想提醒他書寫態度問題,可看到孩子一臉委屈,張永祥內心的疑慮更重了。此外,張永祥還留意到談同學在與老師、同學溝通時身體會輕微左右晃動、眼睛斜視,午休變得嗜睡,且醒來后精神狀態不佳。發現這些情況后,張老師再次及時聯系家長,叮囑務必帶孩子去醫院做全面檢查,然而,此次檢查結果依舊顯示正常。
執著探尋病因 助力重獲健康
盡管兩次檢查結果都正常,但面對談同學身上出現的種種異常,張永祥老師始終放心不下。他不厭其煩地查閱各類醫學資料,思考后脖領發黑是否黑棘皮的表現,而黑棘皮作為顯性遺傳性疾病,是否意味著孩子存在遺傳性肥胖、高血糖或自身免疫力低下等問題;眼睛斜視、眼神飄忽導致字跡潦草卻不自知,是否顱內疾病,比如腦瘤、腦血管疾病壓迫視神經所致。
張永祥老師積極與家長保持聯系,談同學家長根據老師提出的疑問帶孩子做了門診檢查,排除了部分情況,但眼睛問題一直未能確診病因。張永祥堅持持續觀察孩子狀況,并通過電話和微信及時向家長反饋,督促他們進一步做細致檢查。
最終,在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談同學被確診為極其兇險的腦干出血。醫生表示,幸虧發現及時,否則孩子稍有劇烈運動,都可能引發無法挽回的后果。談同學在重癥監護室接受了41天的治療,其間還經歷了2次并發癥緊急手術,才逐漸好轉。
孩子第一次手術前,情緒緊張,難以入睡,精神狀態很差。張永祥得知后,多次打視頻電話鼓勵他積極調整情緒,勇敢面對手術。作為班主任,張永祥還邀請班級同學一起錄制視頻,為談同學送上祝福。學期末學校組織愛心義賣時,他邀請談同學和家長到校,同學們圍在談同學身邊,鼓勵他好好康復,早日回歸班集體。
于是,便有了開頭談同學家長到學校送錦旗這感人的一幕。錦旗上閃耀的文字,滿含著家長誠摯的感激之情。
張永祥感慨地說:“傳授知識、培養學生品德,落實五育并舉,是我們日常工作的重點。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他們的健康安危,我們老師必須時刻放在心上。就因為我多留意了那么一眼,發現一個小細節,竟救了孩子一命,這讓我深深明白,班主任肩負的責任重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