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欄的話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大力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全面構建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基礎、關鍵環節和有力支撐。多年來,蘇州教育與產業始終同頻共振、共生共榮,職業教育發展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上個月,全市教育大會召開,明確了努力建設高標準現代教育強市的目標。為展現蘇州職教賦能城市發展的創新實踐,《產教城新語》專欄今天正式啟幕,邀請蘇州產教領航者,聚焦城市中產業和教育的融合發展、雙向奔赴,以思想碰撞點燃改革引擎,用實踐智慧澆灌工匠搖籃,解碼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的蘇州方案。
□蘇州市職業大學黨委書記溫貽芳
產教城融合已成為蘇州推動產業升級、教育創新、城市躍遷的重要戰略支點。目前,蘇州正以“產教共生、城校共榮”的理念,書寫著現代職業教育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的生動篇章。
產教城融合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它不僅僅是產業與教育的簡單結合,更是城市發展生態的全面優化。通過構建政府、企業、學校、社會多方參與的協同機制,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形成良性互動的城市發展生態。
蘇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和現代產業高地,為產教城融合提供了豐厚的土壤。近年來,蘇州市職業大學堅持“與產業共生、與企業共進、與城市共發展”的理念,大力開展“教育—產業—城市”共生發展的生動實踐。
機制破題重塑產教融合供需鏈
蘇州市職業大學著力構建“政企校社”四維協同機制,2025年設立校企“雙理事長”制產教融合委員會,聯合260余家單位共建發展聯盟。發布《職業教育產業學院建設與運行規范》地方標準,參與制定先進半導體行業技術及人才需求白皮書,形成“標準引領+需求導向”的產教融合規范化運作體系。這種政府統籌協調、行業深度參與、校企共同治理的創新機制,有效破解了傳統產教合作中的權責不清、供需錯位等問題,推動產教融合從形式合作轉向實質聯動。
平臺筑基暢通協同創新中軸通道
聚焦蘇州“1030”產業版圖,學校構建起“國家級聯合體+行業共同體+市級產業學院”三級平臺體系。牽頭打造全國首個機器人與智能控制產教融合體,創建12個特色產業學院形成矩陣式布局,其中博眾自動化學院入選教育部首批現場工程師培養計劃,智能機器人專精特新產業學院獲工信部授牌。這些平臺將開發區資源、行業標準、企業需求與教學場景深度整合,實現教育供給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
育才成鏈打通人才供給最后一公里
探索“產業鏈—專業群—人才鏈”三鏈耦合培養模式,形成“課程隨技術迭代、教學伴產線升級”的動態調整機制。通過“工學交替+項目實戰”培養體系,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專業畢業生留蘇率超70%。與博世、亨通等龍頭企業共建20個企業學院,實現“入學即入企、畢業即上崗”的無縫銜接,有效破解了人才培養滯后于技術升級的行業痛點,真正踐行“為城市育匠才、為產業筑根基”的使命。
站在產教城融合發展的新起點,蘇州市職業大學通過制度創新、平臺賦能、人才驅動的三維突破,構建起職業教育與城市發展命運共同體。這座千年古城正在書寫“產教互動創未來,城校共生譜新篇”的時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