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顧趙忻
為將國家戰略與青少年科學教育深度融合,?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和健康觀念,近日,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金雞湖學校相繼開展特色教育活動,分別邀請擊劍世界冠軍張瑩、中國科學院院士沈保根走進校園。他們都以自己的經歷和成就,引導學生追求夢想,努力奮斗。
世界冠軍點燃體育夢想
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特開展“冠軍進校園”活動,邀請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世界青年擊劍錦標賽、亞運會女子佩劍團體冠軍得主張瑩走進校園,與學生近距離互動,分享擊劍運動的魅力與精神。
張瑩,2000年入選國家隊,曾獲得世界青年擊劍錦標賽女子佩劍團體冠軍、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女子佩劍團體冠軍等國際賽事冠軍,并在2008年擔任北京奧運會火炬手。
活動中,張瑩分享自己從天真少女到專業運動員,在逆境中堅持夢想,在挫折中尋找力量的故事,激勵著星灣學子,面對困難,百折不撓,勇于挑戰!
此外,張瑩介紹了擊劍運動的歷史和種類。教練老師還現場為同學們演示了擊劍,通過一次次對決,為孩子們種下了一顆擊劍的種子。同學們躍躍欲試,6位幸運兒得到了冠軍專業而細致的指導,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世界冠軍的獲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過不斷的訓練、努力、拼搏,才能走上冠軍獎臺。冠軍的故事讓同學們明白,成功的背后可能會有無數次的失敗,激勵孩子們向著更高、更快、更強的目標努力奮斗。“希望星灣學子能夠傳承冠軍精神,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書寫出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校黨委書記謝劍雄說。
此次活動作為星灣學校“星光課程體系”的重要實踐內容,通過冠軍運動員進校園的形式,將體育精神培育與學校課程建設有機結合。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對擊劍運動的興趣,也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的無限魅力,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具有深遠意義。
院士科普播撒科學火種
中國科學院院士沈保根走進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學校。沈保根是稀土功能材料領域泰斗,為師生揭開稀土這一“工業維生素”的神秘面紗。活動作為“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國家戰略與青少年科學教育深度融合,在金校學子心中深植科技強國的種子。
現場,學校少年科學院的6名“科技新苗”與沈保根展開深度對話。“稀土資源為什么這么重要?”“我國稀土技術‘卡脖子’難題如何突破?”面對學生的犀利提問,沈保根以內蒙古白云鄂博礦開發為例,闡釋綠色冶煉技術進展,并勉勵道:“你們這一代要解決的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可持續發展的哲學命題。”
此外,沈保根還為金校300余名師生帶來科普講座,講座主題為《稀土:戰略資源、核心材料、關鍵應用》。沈保根通過動態圖表對比中美日稀土戰略,揭示其戰略價值:“一部手機含6種稀土元素,一臺風機需600公斤稀土磁材。”結合新能源汽車電機、航天導航系統等案例,沈保根通過全息投影,演示了稀土在核聚變、磁懸浮等領域的應用,并預言:“下一代稀土材料可能顛覆能源存儲,這需要你們來實現!”
“能不能把地球本身的磁場運用在大型的磁懸浮列車上?”“沙漠里能‘種’出稀土嗎?”,講座結束后,學生犀利提問。面對這些天馬行空的問題,沈保根驚喜點贊:“你們的問題已觸及科研前沿,保持探索熱情,未來屬于你們!”少科院祖同學激動地說:“院士為我們打開科學之門,我要爭做國家需要的科技人才。”
這場跨越年齡的科學對話,讓稀土戰略深植少年心田。正如沈保根所言:“稀土是大地饋贈的禮物,而你們,是中國獻給未來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