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記者 袁藝 徐靖怡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近來,在蘇州高校聯合專業領頭羊、行業領軍企業,努力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助力教育數字化轉型與創新人才培養。
“碼蹄杯”編程實訓基地落戶蘇大打造“AI+”微專業
上周,蘇州大學未來科學與工程學院聯合中國計算機學會蘇州分部、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舉辦AI時代教育變革與未來發展研討會,“碼蹄杯”編程實訓基地(蘇州大學)授牌成立。
目前全省已有36所本科高校開設人工智能專業。蘇州大學教務處處長方亮介紹,蘇州大學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人工智能實驗班,并于2020年設立人工智能專業,正式開啟人工智能教育的實踐。目前,學校正著力通過設計面向全校的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打造“AI+”微專業、新設相關專業等方式,形成蘇大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特色體系。
“碼蹄杯”程序設計大賽是教育部榜單賽事,旨在挖掘和培養優秀的編程人才,提升參賽者的算法和編程能力。為進一步整合資源,推動人才培養向創新化、實踐化和高質量方向發展,蘇州大學與中國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合作共建“碼蹄杯”編程實訓基地(蘇州大學)。
作為蘇州大學機制體制改革的試驗田和未來校區的龍頭學院,未來科學與工程學院堅持面向未來、面向國際、面向產業,以服務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和區域發展為定位,突出體制機制改革、國際化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產業等重點工作,以培養符合時代發展與國家未來需求的“新工科”交叉融合拔尖創新人才為核心,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健全人格的培育。
“隨著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發展,教育變革會越來越快,教師的角色將從知識的傳播者變為引導者,教育資源也會通過網絡打破壁壘,實現全球化。”蘇州大學未來校區管理委員會主任、未來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吉偉介紹,學校和社會的邊界正越來越模糊,在此過程中,需要社會的各類資源,特別是要引入企業、協會等,推動教育的變革,從而能夠讓學生培養適應未來不確定的能力。
西交利物浦攜手百度創辦AI企業運營新質生產力
近日,由西交利物浦大學與百度集團合資創立的蘇州浦度智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浦度智融”)正式啟航,成為全國首個高校與百度成立的以“新質生產力運營”為核心的AI校企合作標桿企業。浦度智融將深度探索AI技術在教育、產業及普惠生態中的應用與革新。
浦度智融的成立是西浦與百度歷時兩年戰略合作的結晶。公司聚焦“教育革新、產業賦能、新質運營”三大使命,旨在通過AI技術重構教育全鏈條、賦能實體產業升級,并構建本地化服務生態。其戰略布局涵蓋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與資金鏈的“四鏈融合”,目標是以蘇州為起點,輻射長三角,打造人工智能驅動的區域經濟發展新范式。“政產學研用”五方聯動的合作模式,其創新性與可復制性為全國校企合作提供了重要參考。
西交利物浦大學與百度集團的合作不斷協同加深。2023年初,雙方攜手共建飛槳人工智能產業學院與千帆大模型創新中心;同年9月,在蘇州工業園區政府支持下,“西浦—百度人工智能創新聯合體”應運而生。2024年,雙方簽署合資協議。
目前,浦度智融首期成果已進入倒計時:浦度智融將提供“浦度智融AI學習空間”整體解決方案,通過浦度智融人工智能教學新硬件、浦度智融大模型實訓體系在教學場景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規劃、虛實融合實驗環境及智能評估反饋。浦度智融將推出“浦度智融大模型科研協作平臺”,深度融合百度大模型的生成能力與西浦的科研場景洞察,實現文獻分析、實驗設計、數據處理的全流程優化,為科研人員提供“最強大腦”。浦度智融將發布《浦度智融大模型應用白皮書》,借助西浦和百度的科研創新與平臺產品基礎,將成功經驗轉化為可復制的模式,降低中小企業AI應用門檻。
接下來,浦度智融將以“教育為基、產業為翼、普惠為魂”為核心理念,推動AI技術與新質生產力運營的深度融合。比如定期舉辦“浦度智融AI講壇”分享大模型時代的產學研運營管理創新方案,進一步聯合本地生態,匯聚AI能力,在AI軟件、智能終端、算力底座等場景實現本地化快速響應,讓AI能力惠及千行百業;啟動“AI+職業認證計劃”,為師生、管理者及校友提供數字化轉型能力認證;聯合地方政府及企業創辦“浦度智融杯”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大賽,實現產業需求與教學科研精準對接。
“當大學走出象牙塔,與科技巨頭攜手,創新就有了堅實的根基,社會可持續發展也就有了更強的動能。我們期待借助浦度智融這一全新平臺,釋放更多創新動能,為社會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智能解決方案,引領教育與產業共同邁向智慧未來。”西浦執行校長席酉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