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宋潔婷)昨天,以宋史研究見長的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趙冬梅來到江蘇省蘇州中學,開啟了一場跨越千年時光的“尋宋”之旅。趙冬梅盛贊蘇州中學“精神氣質很像北大”,稱其為“能讓靈魂舒展的自由之地”,處處洋溢的人文氛圍令她倍感親切。
出生于河北唐山的趙冬梅是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攻宋史研究。2012年她成為北大首位登陸《百家講壇》的歷史學者。
蘇州中學前身可追溯至1035年的蘇州州學,至今仍保留北宋“左廟右學”格局。對于研究宋史的學者來說,這個與范仲淹有著深厚淵源的中學顯然是值得細致參觀與探訪的地方。趙冬梅駐足五代柏前,稱其為“千年文脈的活見證”,更點贊校園“自由舒展的氣質很像北大”,羨慕學子能在“歷史與現實交織的場域”中成長。
談及AI與人文研究的關系,趙冬梅以校園景觀為喻:“就像道山亭歷經重建仍存文脈,AI不會替代考古或文科,反而能解放學者去做更高級的思考。”她援引傅斯年“動手動腳找材料”的論斷,指出AI可承擔基礎數據整理,讓史學研究更聚焦文明本質——正如蘇州中學“智德并重”的育人理念,人文研究亦需在技術浪潮中守住“利己達人”的靈魂。
從蘇州中學食堂窗口欣賞滄浪亭美景時,趙冬梅感慨:“蘇舜欽的集子曾在書中讀過,今日看見他營建的園林,仿佛觸摸到宋史溫度。這正是人文最動人的力量——讓過去與當下對話,讓技術與靈魂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