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宋潔婷)昨天,蘇州工業園區外國語學校高二學生謝子衿的個人畫展“盛開的春天”在地鐵8號線當代美術館站正式開展,現場25幅水彩畫以獨特的春日視角和大膽的色彩運用,吸引眾多市民駐足欣賞,為大家帶來一場視覺與心靈的春日盛宴。
自幼熱愛繪畫的謝子衿,喜歡在生活中獨自探索,并用畫筆記錄沿途美景。此次作品展中,落日、星空、植物、春雨、河流等自然元素成為主角,被她賦予豐富色彩,展現出一個奇幻多彩的自然界。例如,在她的畫里,天空是薰衣草紫與珊瑚粉暈染而成,蜜糖質感的云絮飄浮其中;大地則由孔雀藍與祖母綠交織,檸檬黃的星塵在其上躍動,仿佛是用色彩譜寫的動人詩篇。
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正民評價,這些作品從藝術起源視角,展現人類走向文明的心靈歷程;突破物體局限,以廣闊意象傳遞內心的自由開放與對未來的憧憬。中國青年陶瓷藝術家張章也高度贊揚此次展覽,她表示:“這些作品最動人之處,在于重現人類認知世界的原初模樣。創作者用孩童未被規訓的瞳孔,將晨露折射的光譜編譯成彩虹的源代碼;以少年擺弄萬花筒的虔誠,重寫了草木生長的算法。站在畫前,被世俗鈍化的感官逐漸蘇醒,會讓人突然記起如何用手指丈量雨滴軌跡,如何在積木城堡里窺見宇宙真相。”
在眾多作品中,謝子衿最喜愛的是《櫻花樹下的房子》。她描述道:“那間紅房子是個音樂房子,周圍環繞著櫻花樹,美極了。我幻想在里面拉二胡、吹竹笛或者打爵士鼓,每當我快樂時就會想到學習這些功課,對我來說,它就是我的桃花源,是我未來想要書寫的《桃花源記》。”
謝子衿的母親回憶,不記得孩子從何時喜歡上畫畫,但畫畫時的子衿是安靜且多彩的,孩子的世界也因此變得安靜多彩。落日、星空、大海是子衿畫作常見意象,它們恒常、穩定、遼闊,形成一種巨大的能量場。當孩子最后以點敲的方式落下星星時,不管天色如何,自己總會覺得外面星光燦爛。
謝子衿在藝術方面展露的天分,離不開“園外”校園濃厚藝術氛圍的熏陶。“園外”秉持開放多元美學視域,一直致力于提升教育質量,打造教學特色,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現藝術風采的廣闊平臺。
展覽現場還設有互動環節,主持人選取部分有代表性的畫作,隱去作品名稱和介紹,邀請觀眾仔細觀察畫面后,在便箋紙上寫下自己對畫家創作時的想法、心情以及作品想要表達的主題,借此一同品味作者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