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記者 祁海琳 通訊員 張宇)近日,江蘇省烹飪協會副會長、蘇州老字號“裕面堂”傳承人姚文擎走進蘇州城市學院《江南蘇味美食營養與非遺技藝》的課堂,為在場的青年大學生揭開蘇式湯面的神秘面紗,共同探討江南味道如何在青年手中傳承。
課堂上,姚文擎結合其家族“裕面堂”的百年傳承故事與蘇州城市學院副教授張宇在《中國食品》期刊上發表的《講究的蘇式湯面》研究成果,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蘇式湯面的悠久歷史與文化內涵。從南宋時期的起源,到明清時期的繁榮,再到近年來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蘇式湯面的發展脈絡在講述中被清晰勾勒。姚文擎著重講解了蘇式湯面制作的“五大講究”:面的新鮮與煮制火候決定口感基礎;汁的秘制是“一碗面的靈魂”;湯的紅白之分、清醇鮮美;澆頭的千變萬化與時令精選;蒜葉、蔥花的點綴提香。他還生動描述了諸如“觀音頭”“鯽魚背”的出面形態,“人等面”“三燙”等傳統規矩,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到一碗看似簡單的蘇式湯面背后所蘊含的極致匠心與蘇式生活的精致哲學。
作為一位年輕的非遺傳承人,姚文擎分享了精湛的技藝知識,結合了自身作為企業管理者、青年工作者的經歷,與同學們探討了非遺在當代的傳承與創新之路。“蘇式湯面不僅是果腹之物,更是蘇州文化的一個載體。如何讓這份‘講究’被更多年輕人理解、喜愛并傳承下去,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他的話語引發了在場學生的強烈共鳴。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聆聽,不時提問互動,對蘇式湯面的歷史淵源、制作細節以及非遺如何融入現代生活表現出濃厚興趣。
“此次蘇式湯面非遺技藝的引入,進一步豐富了課程‘文化+科學+實踐’的教學模式。”《江南蘇味美食營養與非遺技藝》課程主講人張宇說,邀請像姚文擎這樣既是資深傳承人又是優秀青年代表的專家進課堂,不僅讓學生近距離領略非遺魅力,而且能激發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思考和熱情,是學校在新文科建設、學科交叉融合以及服務地方文化傳承創新方面的重要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