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記者 袁藝
作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多年來,蘇州通過頂層設計創新和體教深度融合,構建了覆蓋全學段、貫通普及與提高的校園足球生態體系。核心經驗可總結為“全域普及、精英聚焦、賽事賦能、升學貫通”的系統工程,力爭為全國校園足球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復制的范本。
全域普及讓足球扎根校園四級聯賽閉環激發持續活力
蘇州擁有364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覆蓋小學、初中、高中全學段。為了實現足球的全面普及,蘇州強力推動“三進”要求:足球進課程表(每周至少一節足球課)、進大課間(融入日常體育活動)、進課外活動(組建校隊、開展班級聯賽)。這些措施有效擴大了參與面,使足球成為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時,蘇州還通過招聘專業教練、培訓體育教師、引進退役運動員等方式解決師資問題,并與市足球協會合作實施“三年千人”培訓計劃,提升校園足球教練員的專業水平。
目前,蘇州構建了以“市長杯”—“區長杯”—“校長杯”為核心的三級競賽體系,并將其納入蘇州市青少年陽光體育聯賽框架。其中,“市長杯”是覆蓋面最廣、參與度最高的校園足球聯賽,貫穿小學至高中全學段,采用分級賽制確保各級別學校都有機會參與。此外,蘇州高新區足球特色幼兒園聯盟舉辦的“搖籃工程”嘉年華活動,則從幼兒階段開始培養興趣。
2024年,蘇州率先打響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青少年足球聯賽的第一槍,新設主客場和賽會制相結合的U系列賽制,覆蓋U8至U18年齡段男女12個組別,吸引了113支隊伍、共2465名運動員與教練員參賽。精心設計的賽事標識——“一起夢想、一起飛揚”,鼓勵全市青少年共同追逐足球夢想。
高校層面,蘇州擁有多所積極參與全國及省內大學生足球聯賽的高校,如蘇州大學和蘇州科技大學。這些高校不僅豐富了城市的足球文化生態,還為高中優秀足球特長生提供繼續深造和踢球的機會,形成了人才培養的四級聯賽閉環。
“滿天星”訓練營助力拔尖人才培養“一條龍”政策暢通升學成才路徑
在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建設中,張家港市走在前列。按照就近實施、點面結合的原則,張家港根據小學、初中、高中6∶3∶1的比例,擇優確立了鳳凰中心小學、鳳凰中學和梁豐高級中學三個主營區學校,并布點7個分營區學校。每年對營區校進行考核,確保訓練營運轉扎實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張家港還與蘇州女足青訓中心共建試點項目,這不僅是江蘇省唯一的全國試點,更為精英球員的成長提供了更高層次的支持平臺。這種“體教結合”的模式,既保證了學生的學業發展,又為其競技水平提升創造了良好條件。
蘇州積極探索建立青少年足球人才“一條龍”升學通道,著力破解“12歲退役”“15歲退役”的學訓難題。通過推進足球特長生評價、升學保障等政策落地見效,完善靈活學籍制度,建立“教育—體育”部門會商機制,聯合出臺系統性政策文件,為足球特長生的未來發展鋪平道路。
目前,蘇州已試點在部分中學組建足球特色班,允許其在市域內挑選足球特長生。同時,張家港和高新區面向蘇州市試點招錄男、女足特長生,打通了市、縣隊校辦模式下的足球人才升學通道。近年來,蘇州向上輸送了100多名足球運動員,他們遍布國家隊、國家青年隊、國家少年隊等各級梯隊,其中不乏活躍在國際賽場上的佼佼者。
承辦國際賽事邁向世界舞臺體教融合打造中國式校園足球創新范式
2026年,蘇州將承辦國際中體聯足球世界杯,這是全球最高水平的中學生足球賽事,代表著國際中學生足球的最高榮譽。屆時,來自全世界50多個國家的60余支男女隊伍將齊聚蘇州,展開激烈角逐。此次賽事不僅有助于促進國際交流互鑒,還將增強我國學校體育在全球的影響力。
蘇州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工作人員介紹,蘇州校園足球的成功離不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與政策保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教育、體育部門緊密協作,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涵蓋經費、升學、師資、場地等方面。穩定的經費投入機制、專業化隊伍建設以及完善的競賽體系,為校園足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蘇州校園足球的核心突破在于構建了“四維一體”生態:全域普及根基(特色校動態管理+“三進”剛性落實)、精英培養樞紐(滿天星分層布點+體教共建)、賽事品牌賦能(四級聯賽閉環+主客場創新)、升學通道革命(“631”貫通+市隊校辦)。這一實踐驗證了“普及與提高并重、體育與教育共生”的中國式校園足球路徑,為青少年全面發展與足球后備人才儲備構建了體教融合的創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