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報訊(記者 宋巧鳳)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剪刀在紙間靈活穿梭,剪掉多余的部分,最后打開的一瞬間,精美的花朵躍然紙上……在吳江江陵街道江興社區舉辦的非遺剪紙手工課上,居民們看著手中剪出來的作品樂開了花,紛紛感慨:“把非遺課堂搬到樓道里,在家門口也能學非遺剪紙,太贊啦!”
計振是吳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剪紙傳承人,也是該非遺樓道的主理人。他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定期在社區內舉辦剪紙活動,從月亮、花朵等簡單圖案起步,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根據不同群體的興趣愛好,教居民剪不同的東西,帶著他們探索剪紙世界,體會剪紙的藝術魅力。
“從籌備到打造非遺會客廳,前后大概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計振告訴記者,從征集意見到落地執行,居民們集思廣益,樓道成了大家的“共同家園”。從方案設計到實施再到后期維護,都以居民為主導,自己從專業角度提供建議,社區從旁給予支持。“以非遺會客廳為依托,如今我們舉辦剪紙等各類活動,居民的參與度更高了!”
如今,當居民走進樓道,呈現在眼前的是既整潔又溫馨的環境,除了精致的“微景觀”提升了樓道的顏值,便民“微改造”更令人眼前一亮:在便民工具共享區,生活紙巾、紙杯、免費針線、老花鏡、雨傘用具等應有盡有,應急藥箱里放置了創可貼、風油精等應急物品,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走到樓下累了就可以歇歇腳,還能和鄰居聊聊天,方便了很多,感覺很溫暖。”金玉蘭阿姨是居住在這里的老居民,對于樓道的變化,她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既有美感又有“溫度”的樓道,成了大家共同的“鄰里會客廳”,文明之風也從方寸之地吹進每一位居民的心中。
“我們的目標是‘一樓道一主題’,每個樓道根據不同特色設置不同的主題,用大樓道帶動小樓道,小樓道帶動居民戶,從而推動社區文明治理與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社區負責人對此滿懷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