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駐吳江區記者 王英 周悅磊 通訊員 邱夢嬌)在吳江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內,占地536畝的糧食生產無人農場核心區正以科技創新顛覆傳統農業模式。記者從蘇州久富農業機械有限公司了解到,該無人農場應用的智能農機幾乎涵蓋了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人工勞動力的成本降低39.58%以上。截至目前,無人農場模式已走出吳江,輸出至常熟、無錫、鎮江、浙江嘉興、浙江衢州、安徽天長等地,輻射面積超50000畝。
作為智慧農業的實踐先鋒,久富農機自主研發的高速插秧機、收割機組成“智慧鐵軍”,成功實現糧食生產耕、種、管、收全流程無人化作業。
“我們的農機裝備能夠自動完成農業生產中的各項任務,如耕作、播種、施肥、噴灑農藥和收割等,從而極大地減輕農民的勞動負擔,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智能農機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久富農機總經理徐正華說,通過無人農場的建設,預計可實現水稻產量增加1.57%、小麥產量增加2.31%,人工勞動力的成本更是降低39.58%以上。
2021年開始,久富農機就持續探索無人農場建設,先后獲評農業農村部智慧農業案例、江蘇省首批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智能化典型基地,獲得江蘇省首屆水稻機收“無人化”作業比武競賽第一名和智能插秧機競技比武“作業質量優勝獎”等榮譽。
在很長一段時間,日韓插秧機品牌幾乎壟斷了國內農機市場。2012年,徐正華創辦了久富。秉承“把產品做到極致,把服務做到極致”的經營理念,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旗下的插秧機產品銷售量從2012年的幾十臺,躍升至上萬臺,不僅改變了插秧機市場格局,還打破了外資企業對高端插秧機市場的壟斷。
“我們用兩條腿走路,一條是產品的質量,一條是產品的服務,只有把產品質量做好用戶才能認可,但是農機產品對服務的要求很高,很多用戶暫時還不會使用,要教會他們如何使用,包括使用后的維護保養,在農機行業叫七分保養三分使用。我們堅持把產品做到極致,把服務做到極致,獲得了廣泛認可。”徐正華坦言。
創新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火車頭,是帶動企業不斷前行的重要引擎。久富農機還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持續加大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投入,每年研發投入占比超過銷售額的10%,以科技創新推動公司發展提質增效,助力公司實現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談及未來發展,徐正華信心滿滿,“久富將繼續加大對智能農機裝備的研發推廣應用,在探索建設萬畝無人化農場、拓展應用環節等方面繼續創新,打造可復制、易推廣的智慧無人化農場模式,為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