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記者 惠玉蘭)低空飛行垂直起降點太吵,咋辦?記者昨天獲悉,全國首個《低空飛行器垂直起降點噪聲控制規范》地方標準于6月30日正式實施。據悉,該《規范》由蘇州市生態環境局提出。
作為低空飛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垂直起降點通常設在市區的樓頂等人口密集區域。調查顯示,在有的城市,政府部門已接到與低空飛行器相關的噪聲擾民投訴。然而,我國還沒有針對垂直起降點的噪聲評估標準與方法,也未建立低空飛行器噪聲準入機制,導致對垂直起降點采取噪聲控制的措施缺乏科學依據。去年7月,此項標準經蘇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立項后,蘇州聲學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單位,啟動了標準編制工作。
“保障低空飛行器垂直起降點,在運營過程中的環境噪聲控制達到國家及地方環保要求,提升周邊居民生活質量,才能更好地促進蘇州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蘇州聲學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韓峰介紹,《規范》包含,低空飛行器垂直起降點噪聲控制總體原則、限制要求、噪聲識別與評估、噪聲傳播控制措施、噪聲監測與管理,適用于新建、改建、擴建的低空飛行器垂直起降點及其配套設施的噪聲控制方案、實施評估規范與運行維護工作。
《規范》明確,低空飛行器垂直起降點的噪聲污染治理需遵循源頭減量、傳播途徑控制、受體保護、綜合管理四個原則。在管理要求上,《規范》還明確,低空飛行器垂直起降點噪聲控制限制要求,包括場界噪聲限值、飛行器噪聲限值、飛行器起架降次的限制。
如何做好低空飛行器垂直起降點的噪聲監測和管理?《規范》提出,低空飛行器的運營管理部門要建立噪聲監測體系,如網絡布設、設備選型、數據采集與分析、應急響應、公眾參與等。同時,運營管理部門可從計劃、標準與評估、暴露評估三方面定期檢測垂直起降點及周邊環境的噪聲水平。
韓峰表示,控制噪聲、減少低空飛行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既呵護城市居民“寧靜權”,也促進低空經濟“飛得好”,還能推廣應用噪聲控制新技術、新材料。《規范》的實施將為其他地區建設“人—機—環境”共融提供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