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惠玉蘭)姑蘇區桐涇北路與虎丘路交叉口小公園如今已成為周邊4個社區15000余名居民的“心頭好”。“這里啥都好,就是缺了個關鍵的公共設施。”剛練完拳的陳大明邊擦汗邊說。“喝茶半小時,找廁所半小時”的尷尬,成了困擾居民們的“甜蜜煩惱”。
“以前這里也是個公園,很小、很破,改造后多了遮陽區域、座椅、健身步道,連樹蔭都特意多留了幾處。”留園社區的張五妹阿姨邊說邊向記者展示她的“標配裝備”——保溫壺和茶具。
每天7時,張阿姨都會和拳友們在公園東南角的香樟樹蔭跳會舞,結束后便在此喝茶聊天。但這份愜意常被突如其來的“內急”打斷:“最近的仁安社區里也沒有公廁啊,我這老腿腳要是走回家得20分鐘,實在是不方便。”
記者實地探訪發現,這個公園是虎丘路社區的轄區,又處于玻纖路、仁安、留園三個社區的交叉口,桐涇北路一側也有不少居民區,輻射居民超15000人。因此,平日里,公園人流量很大,記者當天看到的20余位居民中,有牽著孫輩遛彎的老人,有戴著耳機晨跑的年輕人,還有組團跳廣場舞的阿姨。虎丘路社區的陳大爺苦笑:“實在憋不住的時候,有人就躲到后面灌木叢解決,不過這邊正對3條大馬路,實在不太雅觀。”
針對居民反映的問題,記者隨機采訪了公園內多位常客。結果顯示,九成以上居民遭遇過“如廁難”,其中老年人占比最大。“帶孩子來玩的家長也頭疼的。”玻纖路社區的年輕媽媽朱玲玲告訴記者,“有次孩子突然要上廁所,我抱著他一路狂奔,天氣炎熱,累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
“新改造的公園環境設施都蠻好的,就是沒有公共衛生間,如廁難問題希望社區考慮一下。”“我也建議新建一所配套的公共廁所,不僅要考慮到便利性,還要注重衛生和安全。”這是記者隨機走訪時附近居民的心聲。
采訪中,離社區公園最近的仁安社區物業人員坦言,按照《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標準》,這類社區公園應配備1座公廁。
那么,重新改造升級的街口公園,為何沒有建設配套公廁呢?
采訪中,虎丘路社區黨委書記姚巧紅告訴記者,這個公園原來設施老舊、管護缺失,考慮到周邊整體環境,屬地建設部門對這片區域進行了提升改造,成了現在全新的社區公園,“這片區域原本就沒有配套公共廁所。”改造完成后,公園面貌煥然一新,來活動的居民多了起來,如廁不便的問題就日漸突出了。
如廁事微,卻關乎百姓民生。針對居民在公園如廁難的問題,社區多次向街道進行了反映,街道也高度重視。據最新消息,姑蘇區城建部門已向社區征詢了公廁需求意向,以便擬定公廁新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