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家港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任黎明 李敏 沈邱怡 閔京 蘇報記者 高巖 宋治國 楊溢 陳夢嬌 張東慧
張家港作為一座新興港口工業城市,新市民是推動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量新市民的涌入也給當地的基層治理帶來不小壓力。特別是面廣量大的出租房、出租戶,更是給不少村(社區)帶來人口信息登記難、安全隱患整改難、新老居民融合難等三大難題。
這些問題在張家港大新鎮新閘村顯得尤為突出。地處城郊的新閘村周邊工業企業密集,新市民占全村人口比重達70%,出租房有1300多戶,且分散在村莊各處。
如何實現出租房的精準有效治理?新閘村給出“一朵云”“一張碼”和“一個群”的解題新思路。
“一朵云”助力,信息登記從“跑斷腿”到“一鍵達”
在農村地區,出租房因其“人員流動快、來源構成雜”的特點,長期面臨“人難管、房難清”的雙重困境。
“之前我們都是紙質備案,租客換了人,房東不來報備的話我們根本不知道,只有在一家家走訪的時候才能了解。”說起以前的工作,新閘村工作人員周倩忍不住倒苦水。
變化出現在去年10月。借著數字鄉村建設的東風,新閘村整合轄區資源,探索搭建集“農村房屋出租信息、消防安全管理、居住人員信息”于一體的出租房智慧管理“云平臺”。這一平臺在整合原有人員數據的基礎上,加載流動人口信息動態審核功能,方便房東實時更新租客信息。

“以前租客換了人,要跑好幾趟村委會登記,來來回回要3天。現在在家手機操作,3分鐘就能搞定。”新閘新一組村民黃正興說。
“云平臺給房東、租客提供了方便,也減輕了村里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我們現在只用原來三分之二的人力,就完成了全村1878名新市民的線上信息登記。”新閘村黨總支書記張玉麗告訴記者。
“一張碼”給力,隱患整改從“要我改”到“我要改”
安全問題一直以來都是農村出租房管理的重點和難點,長期存在安全隱患易排查難整改、易突擊難長效的問題。
如何提高房東主動整改安全隱患的積極性?新閘村用“一張碼”給出答案。
記者走訪發現,在新閘村,每戶出租房的門口都貼著一個二維碼,用手機一掃,便可清晰了解到村里每間出租房的詳細信息。
“以前得跑著看房,現在是‘碼’上選房。”初到張家港的新市民冉賢輝告訴記者,通過掃碼鏈接出租房智慧管理“云平臺”,不僅能方便查詢出租房的位置、面積、租金等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直觀了解這間出租房的安全隱患等級:紅色代表存在較大安全隱患,需要立即整改;黃色代表存在較小安全隱患,需督促整改;綠色代表已完成整改,消除安全隱患,可放心租住。“要租房肯定選綠色的,這樣住著才安心。”
小小一張二維碼,既給租客帶來方便選房的新體驗,也激活了房東主動整改安全隱患的行動力。

經過半個月的整改,新閘村四組村民顧杏英家的出租房安全等級終于由黃變綠。“以前因為沒人租,所以有啥問題也懶得改。現在都聯網了,再不改就別想租出去了。”顧杏英借著整改安全隱患的機會,也把房子內外重新整修一番,干凈又敞亮。“希望以后能租個好價錢。”
“之前全靠我們網格員催著改,現在租客也幫著我們一起‘盯’。”新閘村網格員嚴斌說,現在房東和租客都參與到出租房管理過程中,推動安全隱患真正實現“動態清零”。自今年4月“碼”上選房功能正式上線以來,新閘村順利整改了安全隱患532個,“綠色”出租房覆蓋率達到95%。
“一個群”聚力,身份認同從“你們村”到“我們村”
“@所有人,本周六上午9點我們村要開展出租房衛生安全大檢查,歡迎各位報名參與!”在新閘村“新市民志愿者代表”微信群里,網格員盛志祥剛發出通知,手機就響個不停。不到半小時,15名租客主動報名,其中還包括剛搬來半年不到的新市民李帥。
“剛來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是外地人,村里的事與我無關。后來被鄰居拉進群,參加了幾次活動,認識了不少朋友,現在感覺這里就是我的第二個家。”如今,李帥已經成為群里的“積極分子”。

在新閘村,這樣的轉變并非個例。隨著村里的新市民越來越多,新閘村也越來越關心這些“新鄰居”。不但成立“新市民融合共治”行動支部,組織大家定期開展各類志愿活動,還精準對接新市民的需求,在就業、住房、教育等方面提供一攬子服務。
“我們村的這個群可熱鬧了,大家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村里工作人員還會不定期在群里發布招工信息,我現在這份工作就是在群里找到的。”租客李群連笑著說。
從“你們村”到“我們村”,看似一字之差,實則是治理理念的跨越。一個小小微信群,激活了新閘村出租房治理的“神經末梢”。“相較之前,村出租房矛盾糾紛減少了,而新市民志愿服務參與度卻翻了好幾倍。”張玉麗說:“‘身在異鄉不是客,來了就是新閘人’,我們努力讓新市民在新閘村也能找到歸屬感、認同感,共同建設好我們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