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劉達)昨天,“乾隆來哉”主題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在木瀆古鎮景區開展。來自美國、英國、烏克蘭、尼日利亞等十余個國家的外國友人乘搖櫓船、著“乾隆”袍、聽蘇州評彈、品碧螺春,通過一系列體驗項目,零距離感受了原汁原味的蘇式雅生活。
活動伊始,眾人乘坐搖櫓船,伴著欸乃的櫓聲與潺潺的水聲,沿著當年乾隆帝游覽的路線抵達虹飲山房。作為乾隆皇帝的“民間行宮”,這座園林留下太多帝王文化的印記——“圣旨館”陳列著多道清朝圣旨真跡,“科舉館”陳列著古代學子十年寒窗的漫漫青云路.…“這種將歷史場景復原的方式太生動了,讓我仿佛穿越到了乾隆年間。”外國友人們紛紛表示。
步入嚴家花園的廳堂,蘇州評彈聲便悠悠傳來。外國友人一手端起清香四溢的洞庭碧螺春,一手捏起甜糯的棗泥麻餅,體驗著這份蘇式雅致。音樂無國界,盡管語言不通,但評彈藝術家的婉轉曲調,依然讓大家聽得如癡如醉。當天,主辦方還為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們準備了數套仿制的“乾隆同款”服飾。他們有的模仿皇帝批閱奏折的樣子,有的學著古人的儀態在園林中漫步,引得笑聲不斷。
此外,眾人在授課老師的講解下,給油紙傘繪傘面。繃傘面、繪花樣、上桐油……平日里看似簡單的傳統手工藝,操作起來卻頗具挑戰。“這比我想象的要難得多,但非常有趣。親手制作一件帶有中國文化符號的物品,讓我感覺自己和這里的聯系更緊密了。”來自美國的高明宇說。
活動由木瀆文旅集團和“走遍蘇州AlbumofSuzhou”精心策劃組織。木瀆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通過互動化、情景化的方式,讓外國友人不再是單純的游客,而是成為文化的參與者,搭建起文化互鑒的橋梁。古鎮將繼續挖掘文化資源,推出更多高品質研學項目,讓世界各地的朋友都能在這里找到讀懂江南、愛上蘇州的獨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