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報公益守護記者 惠玉蘭
社區(qū)公共充電樁本應讓居民享受“充電自由”,卻暗藏“隱形消費”。
近日,多名市民反映稱,在使用電動自行車掃碼充電服務時,系統(tǒng)默認勾選“充電安心險”,在沒有任何告知的情況下就完成了投保。記者實地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并不鮮見,不少市民在“沒條款、沒提示、沒保單”的情況下,“不小心”就掃碼“默認”投保了所謂的“充電安心險”或“充電放心險”,且涉及多家充電設備服務平臺。
充電1元,付款變1.09元,9分錢買了份“充電安心險”
家住西環(huán)路附近的沈女士平時在自家車庫給電動自行車充電,最近因為車庫裝修,她就在小區(qū)內(nèi)的公共充電樁上充電。“原本我覺得這樣挺方便的,充多少就付多少錢唄,沒想到掉進了‘坑’。”沈女士說,根據(jù)提示,她用手機掃了充電樁上“萊充充電”的二維碼,手機頁面直接跳出來一個“安心充”小窗,由于上面寫著“免費體驗”字樣,她就點擊了“立即體驗”,結(jié)果最后結(jié)算時,充電1元,實際支付了1.09元。

哪里多出來的0.09元呢?雖然錢很少,但沈女士感到“不爽”。她重新掃碼進入支付頁面,結(jié)果看到在頁面最下方有一排小字:“安心充電服務,單次0.09元”。再回頭查看她之前被“默認”點擊的頁面,上面寫著:“為了您的充電安全,建議您選擇安心充電防護服務,9分錢即可享受……”
無獨有偶,虎丘路社區(qū)的劉先生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讓劉先生不能接受的是,頁面直接勾選“默認”收取這筆保險費,“家里老人很容易誤點,根本就不會看到那個已經(jīng)打好的勾。”而且劉先生對于這份所謂的保險也很是疑惑,這究竟是什么意思?
多個電動自行車充電App默認勾選附加保險服務
電動自行車公共充電樁真有這么“坑”?記者隨機走訪了幾個公共充電區(qū),一探究竟。
在金門路附近一小區(qū),記者在農(nóng)貿(mào)市場邊上看到一個大型集中充電區(qū),里面約有上百個充電位。記者用手機掃碼后,跳出來的頁面上已經(jīng)默認勾選了2個選項,一個是預付金額“2元”,另一個是“充電守護服務0.08元”,如果直接點擊“啟動充電”,那么,充電結(jié)算時就是實際支付2.08元。記者注意到,“充電守護服務”在底層,默認勾選很小,一般老年人視力不好,或者沒注意看,不容易看到這一選項。此外,整個操作過程中,并沒有任何風險提示和對保險的詳細介紹。
在干將路一個小區(qū)的公共充電區(qū),記者又體驗了一次掃碼充電。掃碼后,手機頁面閃現(xiàn)一個“放心充服務”,如果點擊“放心充”,就默認購買“放心充服務”,單次0.1元,默認選項為同意并長期開通。
記者隨后又試用了幾個電動自行車充電App,大部分都默認勾選了附加“安心充”服務。僅有少數(shù)不默認勾選,彈出了提示框,由消費者自主選擇“安心充”服務,但也極具誘導性,關閉起來比較麻煩。
記者根據(jù)充電樁上的聯(lián)系方式打通了一家智能充電樁的客服電話。針對記者的質(zhì)疑,客服人員似乎習以為常,“把默認勾選去掉就可以了,就不會扣服務費了。”對于這樣極易引起誤會的操作,客服人員表示會向公司反映。當記者問及“消費者想要退保怎么辦”時,客服人員則稱要本人向總公司致電商談退保事宜。
律師點評
捆綁銷售損害消費者權(quán)益
江蘇蘇州灣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邱贏豪認為,電動自行車充電設備服務提供商在原本的充電服務費用基礎上,捆綁銷售“安心充”“放心充”增值服務,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quán)、選擇權(quán)等各項權(quán)益,商家應當合法合規(guī)經(jīng)營,市場主管部門也應當進行督導檢查,切實保護消費者權(quán)益。
“電動自行車充電設備服務提供商向消費者額外收取‘安心充’等服務無正當理由。”邱贏豪說,作為充電設備服務提供商,充電設備的安全、可靠以及具備自動斷電等功能本來就是其應當提供的安全保障義務。江蘇省《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消防技術(shù)規(guī)范》對此明確載明。充電設備服務提供商向消費者提供額外收費的“安心充”服務又將其本應提供的安全保障義務作為收費項目,該收費無正當事由。
默認勾選涉嫌違法。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電動自行車充電設備服務提供商在掃碼付費時把額外收費的“安心充”作為默認勾選的捆綁收費項目,致使部分消費者無意中購買,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quán)和選擇權(quán)。
此外,頁面顯示“安心充服務”的收費包含了購買充電保險的費用,但消費者在付款時既看不到投保頁面,也收不到保單憑證,實際投保及理賠方式等均成疑。這種不透明的收費方式容易誤導消費者。
(惠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