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駐太倉記者 周哲 劉爭)近日,總投資2700多萬元的太倉璜涇鎮梅山豬養殖場新建項目正式建成,經過嚴格驗收消毒后,“國寶”梅山豬即將入住新家。這座占地面積25畝、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的現代化養殖場,不僅承擔著梅山豬保種重任,更串聯起雅鹿村“養殖—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太倉璜涇鎮梅山豬養殖場新建項目建有種豬繁殖舍、育成飼養舍、綜合用房、飼料消毒用房、無害化處理間等,設計存欄量600頭。“新場多了個‘秘密武器’,就是測定站。”負責人施擎天介紹,“它能精準監測豬的生長數據和健康狀況,讓我們更科學地掌握梅山豬的生長規律。”這里不僅要做好種群保護,還要通過實驗積累數據,為后續品種優化打好基礎。
據了解,養殖場內采用“污水處理+干濕分離+發酵床”模式,廢水經處理后用于農田灌溉,廢渣通過微生物發酵制成有機肥還田。這一系統與雅鹿村打造的雅勤生態農業園深度融合——園內匯聚了2640畝高標準有機大米基地、有機蔬菜種植基地、青儲飼料基地和生豬養殖基地,構建起“水稻種植—稻米加工—秕糠喂豬—豬糞制肥-有機肥還田”的閉環產業鏈,有效提高了農產品品質,還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與新保種場同步推進的,是雅鹿村延伸產業鏈的關鍵一步。據悉,鹿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計劃于7月初在東郊菜場的農產品專賣店推出小籠包、拇指包、手工包等系列產品。
在該公司食品生產操作間內,3位師傅忙著制作面點。“我們的小籠包、拇指包、水餃、手工包,餡用的都是村里養的梅山豬!”公司負責人韋偉掀開蒸箱,熱氣中露出白白胖胖的包子:“現在手工包由3個人做,一天能包1000個左右。7月初正式售賣后,我們會根據訂單量增加人手。”根據目前的預訂情況來看,最受歡迎的手工包日均能賣出500個,“顧客反饋特別好,復購的人很多。”韋偉高興地說。
從保種場到包子鋪,雅鹿村用梅山豬串起了一條“養殖—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雅鹿村相關負責人說:“以前總說‘保種’,現在不僅能保住這些‘國寶’,還能讓它們變成香噴噴的包子端上餐桌,讓更多村民的日子跟著‘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