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駐高新區記者 嚴松)“6月15日議地下管網改造,7月3日談快遞員理發需求……”翻開蘇州高新區楓橋街道各社區的“議事日歷”,密密麻麻的民生議題背后,是一場場改變居民生活的生動實踐。隨著蘇州近日“出梅”,白馬澗花園四區2300戶居民終于告別“蹚水出門”的窘境——這個曾因雨污水管網老化而每到雨季就“水漫金山”的老小區,通過議事會上敲定的“非開挖修復+局部置換”方案完成改造,而這正是街道依托“議事日歷”解決的諸多民生實事之一。
老管網改造的破題,始于5月20日社區議事會上的一段視頻。居民代表李建國播放的往年小區積水畫面里,主干道積水深到老人無法出門。作為2005年建成的動遷安置小區,白馬澗花園四區地下管網早已超設計年限,去年雨季更有多戶居民家中污水反溢。政協委員陳工當場拿出管網檢測報告,建議采用“非開挖修復+局部置換”工藝,既能減少路面開挖,又能精準定位破損點。經過三輪討論,居民提出的“分片區施工”建議被融入方案,小區被劃分為5個施工段,每日至少保留一條應急通道。據顯示,街道今年通過議事平臺解決的237件民生問題中,鄰里糾紛占比38%,解決時效比去年提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