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安琪)清晨的相城區陸慕菜場人聲漸起,杏花樓糕團店門口早已人流不斷。菜包穩居銷量頭名,烏米團子則最得年輕人青睞——店主徐琴華掰著指頭數著這些心頭寶貝,話音未落,剛送走兩位老阿姨,又迎來三個年輕人。

顧客高女士邊等邊聊起自己隔三差五就來光顧的原因:“口味好,全家老小都愛吃,每次出了新品我總要搶著嘗嘗鮮。”這間幾平方米的狹小店面,竟陳列著十幾種點心,咸的甜的鮮的,香味縈繞。匆匆一瞥,也總能讓人挑中幾樣心儀的美味。
今年48歲的徐琴華不同于許多為謀生而辛苦制作面點的人,也不同于代代傳承的糕團手藝人。她坦言,自己此前也一直在外打工,但心頭從小便埋藏著一份對“玩面”的癡迷。七年前,這份始終躍躍欲試的心愿終于破土而出,讓她下決心開了這爿小店——將深藏心底的樂趣,釀成了日日相伴的事業與生活。
徐琴華介紹,她既無師傅傳授,也無家學淵源,店里每一樣點心皆是她認真琢磨而成的。每當顧客簇擁著爭購新品,那份被認可的暖意便化作心頭最踏實的成就。
小店門前人來人往,徐琴華手下不停。她那點“玩面”的癡心,在這間小店里結出平凡又扎實的果實。“希望能一直做下去,每天都又忙碌又滿足。”她說,這七年過得十分充實,最大的感悟便是,人就該勇敢去嘗試自己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