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記者 袁藝 王澄陽 實習生 石詩瑤
用腳步丈量城市,讓思想生根發芽。昨天,“行走城市之間感悟思想之力”張家港市未成年人“行走的思政課”主題實踐活動正式啟動。來自港城中小學校的數十名少先隊員走進中共蘇州獨立支部舊址、章太炎故居、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藥學部智慧藥房等地,聆聽紅色故事、探尋文化根脈、感受時代發展、厚植家國情懷。
共同宣誓做“百年雪松”守護人
上午,孩子們首先走進中共蘇州獨立支部舊址,在“燃血青春”史跡陳列展,孩子們踮起腳,目光緊緊盯著泛黃的手稿、斑駁的照片,認真聆聽講解員講述蘇州早期共產黨人的奮斗故事。他們在歷史的長河中穿梭,先輩們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心中。
隨后,大家動手“種”下“樂益”雪松,制作獨立支部舊址庭院微縮景觀,并寫下強國有我的誓言。在百年雪松聳立的庭院,全體少先隊員莊嚴地舉起右拳,共同宣誓做“百年雪松”守護人。
之后,大家還一起步行前往五卅路紀念碑,悼念革命先輩。張家港市實驗小學東校區六(3)班王施樺說:“今天我了解到了很多革命先烈的故事,備受鼓舞。少年強則國強,我將努力學習,未來實現強國有我的誓言!”
追尋國學大師的足跡
中午是“行走的思政課”第二站——章太炎故居。該故居始建于20世紀30年代,被稱為“章園”,屋外清水磚墻,青平瓦屋面,木門窗既有蘇式傳統建筑風味,又有西式洋房特點,屋內陳設簡樸,藏書滿目,尤其是一副對聯“飯可不食,書仍要講”,彰顯了主人筆耕不輟、矢志不渝的奉獻精神。2023年6月,蘇州新聞出版集團攜手名城保護集團,以“書店+”為引領,積極探索歷史文化資源活化保護,章園經修繕而重獲新生。現有“國學大講堂”“古籍傳習所”“古吳軒版本館”等文化空間。
走進科技與人文的醫療課堂
下午,在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藥學部智慧藥房,少年隊員們開啟了一場醫療知識探索之旅。
在醫生汪飛、龔銀華的引導下,門診藥房內快速發藥機、智能調配機等設備高效運轉的場景令大家贊嘆。兩位醫生揭秘:“九百個槽位可容納萬余盒藥,智能系統確保發藥精準又高效。”在中藥房,中藥師杜偉以藥材實物教學,講述“扶正祛邪”中醫理論。藥學部醫生潘振峰給大家帶來藥學微課堂,為大家揭開傳統中醫藥的神秘面紗。急診內科醫生倪凱通過“叫叫CAD”口訣,手把手教學心肺復蘇技能,強化少年隊員們的急救意識。大家還親手制作紫蘇、薄荷驅蚊香包,在動手實踐中感受傳統醫藥魅力。
回程路上,孩子們意猶未盡。“這次‘行走的思政課’很振奮人心,我們去了蘇州獨立支部舊址,看到了百年雪松,它堅貞不屈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自己制作了雪松的模型,并在章園吃到了美味的狀元面,感覺非常開心!”張家港市實驗小學東校區六(4)班陳韻如開心道。
“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張家港市未成年人“行走的思政課”主題實踐活動由張家港市委宣傳部、張家港市文明辦、張家港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指導中心、張家港市網信辦主辦,蘇州日報社承辦。
活動依托“社會大課堂”構建沉浸式思政育人場景,打造“尋跡紅色火種,探秘智慧藥房”“財商啟航之路,打卡愛國基地”“逐夢航空星海,追溯革命記憶”“擁抱城市之美,走進現代智造”“紅色報業尋蹤,品讀國學文脈”等五條精品線路,通過“實境教學+互動體驗+研學實踐”三位一體模式,帶領孩子們用腳步追尋紅色印記、感悟思想偉力、體驗偉大變革、堅定理想信念,讓大家在行走中感悟歷史,在體驗中傳承文化,在實踐中汲取成長的力量。
新一期“行走的思政課”8日啟航
目前,“行走的思政課”主題實踐活動參訓學員仍在火熱招募中,其中“財商啟航之路,打卡愛國基地”活動將于7月8日啟航。屆時將帶領孩子們走進蘇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蘇州日報報史館,了解黨報風采;聆聽東吳證券財商課堂,提升金融綜合素養;參觀蘇州工業園區國家安全館,從小樹立愛國護國意識。
為進一步豐富活動內涵,主辦方還整合當地文化載體資源,以原創兒童劇《渡江少年團》張家港站巡演為契機,為參訓學員打造沉浸式文化思政課堂。據介紹,《渡江少年團》以渡江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群少年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懷揣對新中國的憧憬與向往勇敢地加入渡江行動,為革命事業貢獻自己力量的感人故事。該劇目將于8月23日19:30在張家港保利大劇院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