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記者惠玉蘭)尚湖鎮新裕村中主村村口,昔日被違章建筑與垃圾覆蓋的荒地和小河道,如今已蛻變為綠意盎然的健身廣場和生態河道,每天清晨黃昏,總有村民在此晨練遛彎。
7月4日中午,烈日當空。常熟市尚湖鎮新裕村黨委書記張夏亞帶領志愿者團隊,又一次深入下轄中主村開展“微網格”巡查。志愿者們手持記錄本,熟練地穿行在宅前河沿岸,俯身查看水體透明度,記錄水生植物長勢。“最近水質保持得不錯,沒人亂扔垃圾吧?”張夏亞一邊擦拭額頭的汗珠,一邊與河邊納涼的村民攀談。
作為江南水鄉的典型代表,尚湖鎮水域面積達16.38平方公里,占全鎮面積七分之一。可以說,尚湖的幸福,鐫刻著水的基因,而尚湖人的生活,滿溢著水的記憶。近年來,尚湖鎮以整治劣V類水體為抓手,全面開展鎮村河道“消劣爭優”攻堅行動,全力改善區域水生態環境質量。
時間回撥至一年前,在一次“微網格”走訪過程中,張夏亞走到中主村倉庫前小橋上,看到橋下河水發黑發臭,兩岸違建林立,垃圾堆積散發惡臭。記錄下問題后,村委立即召開會議。很快,新裕村以“生態立村”為核心理念,依托“千村美居”建設,全村創新推行“網格化+積分制”治理體系,持續攻堅中主村河道清淤、公廁改造及生活垃圾減量;大力實施生態修復,變荒地為景觀、化臭水溝為生態河道,重現螢火蟲、白鷺棲息的鄉土美景。“以前這里臭氣熏天,河兩邊都沒眼看,路又窄又不好走,現在環境好了,水鳥都回來了。”村民陸林芬指著兩岸的風景,言語中滿是幸福。
新裕村持續鞏固村莊建設成果,組建起由黨員干部、網格員、村民代表等組成的百人志愿隊,將多個自然村劃分出一個個“微網格”,實行“日巡查、周評比、月公示考核”制度。通過探索管理服務網格化、考評監督常態化、環境持久美化的村民自治新路徑,村內河道周邊環境得到很大的提升,多條河道申報幸福河湖。
在離中主村不遠的聚富林生態區,九曲橋下清流潺潺,岸邊香樟成蔭。誰都難以想到,這里曾是垃圾堆積的衛生死角。“通過整體規劃,我們把痛點變成了亮點。”張夏亞介紹,這片生態廊道,每天吸引不少周邊村民前來休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