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記者林琳
538名機關工作人員掛鉤6264家經營主體,135個訴求全部辦結……這是相城經開區自今年2月啟動“相心力”企業走訪服務活動以來的成果。這場以“全員下沉、精準對接”為核心的服務行動,將政務服務端口前移至生產一線:干部們攜帶政策手冊、企業臺賬走進車間廠房,通過“網格化管理+閉環處置”機制,讓企業訴求從收集到解決形成完整鏈條,切實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
上門問需
用腳步丈量營商“精度”
“以前跑多個部門,現在一個電話找小陳。”蘇州鑫勝機電工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的感受,道出了掛鉤服務的便利。
在相城經開區的企業服務臺賬上,6264家經營主體掛鉤至街道、部門、具體人員,實行“全域覆蓋、責任到人”的網格化管理模式。相城經開區行政審批局主要掛鉤中翔麗晶大廈,這里中小微企業云集,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陳琦薇每次去走訪,都帶著政策清單和筆記本,聽企業說訂單情況、用工難處,把最新的助企惠企政策講清楚。
這種“敲門行動+田野調查”的組合拳,實現了相城經開區成立以來首次覆蓋所有企業的起底式調研。機關工作人員建立常態化屬地企業聯絡機制,職能部門聚焦土地利用、人力資源配置等重點領域專項剖析,形成分層分類、協同聯動的服務體系。據統計,538名工作人員每人掛鉤10至20家經營主體,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實地走訪。今年2月以來,已累計收到120家企業提出的135個訴求,涉及用地、政策、市場開拓、資金、項目推進、用工、配套設施等七大類,為政府部門精準施策奠定數據基礎,也為深化改革明確具體方向。
閉環管理
破解企業“急難愁盼”
傾聽企業心聲、收集問題訴求只是服務企業的起點,相城經開區將重點放在研究針對性對策、切實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上,通過創新舉措和高效機制,助力企業發展。
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收集的135個訴求中,土地需求類達25個,占比18.52%,位居首位,配套設施、市場開拓、用人等需求也較為突出。在此背景下,相城經開區積極探索創新,以實際行動回應企業關切。
專注數控智能設備設計研發與生產的蘇州哈勒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產品遠銷印度、越南、俄羅斯等國家。因發展良好,企業提出建造智能裝備項目的用地需求。相城經開區經發局(招商局)等部門迅速響應,運用“數據得地”創新模式,為其定制增資擴產方案。該模式通過涵蓋企業成長、經濟效益、技術創新、質量建設轉型升級等多維度評分體系,推動有限土地資源向優質項目傾斜。哈勒智能裝備項目憑借自身優勢通過評估,獲15.2畝工業用地。今年4月28日,位于如元路南、澄波路東的項目正式開工,預計達產后年產值超2.6億元。公司負責人表示:“掛鉤干部主動服務,解決擴產能需求,堅定了發展信心。”
共性難題催生服務創新。針對走訪調研中高頻出現的用工需求,相城經開區在政務服務大廳設立了人力資源一站式服務平臺,企業可在此咨詢就業創業等政策、發布招聘信息,求職者則能進行求職登記、技能培訓登記,還可參加小型招聘會,實現供需精準對接。相城經開區社會事業局通過梳理窗口登記信息,計劃在6月下旬舉辦線下招聘會,重點面向企業用工需求集中的制造崗位,進一步滿足企業用人和勞動者就業需求。
相城經開區行政審批局侯琪介紹,“相心力”走訪建立了“問題收集、轉辦答疑、督辦跟進、結果反饋”的閉環處置機制。針對企業訴求,堅持共性問題集中解決、個性化問題逐個擊破,做到“簡單問題即時辦、一般問題限時辦、復雜疑難問題協同會辦”,確保企業問題得到高效解決,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線上線下發力
惠企服務全面覆蓋
在線下,“相心力”走訪行動深入企業一線,面對面收集訴求;在線上,“惠企通”平臺同步發力,實現訴求實時流轉。企業既能通過走訪反饋問題,也可自主登錄平臺提交需求、查詢政策文件。工作人員借助系統全程跟蹤辦理進度,確保所有訴求在規定時間內辦結。數據顯示,在今年一季度企業提出的135個訴求中,78.52%的問題實現一次性解決,21.48%的復雜問題進入持續跟蹤階段,做到“事事有回音、時時有推進、件件有著落”。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咨詢類訴求從上一輪走訪的23個降至10個,環比下降56.52%,反映出線下走訪與線上平臺的協同效應,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關于企業關懷、日常管理等意見建議,已納入年度惠企暖企服務計劃。”侯琪表示,除解決生產經營剛需外,走訪中收集的管理優化、文化建設等“軟需求”,正推動服務內容向精細化延伸。從土地審批到人才公寓申請,從政策解讀到融資對接,538名服務專員以“實地走訪+線上響應”的雙重模式,構建起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切實將政務服務效能轉化為企業發展動能。